地方两会观察丨提升基层医疗服务、织密医疗保障网——从地方两会看医疗惠民举措******
新华社北京1月20日电 题:提升基层医疗服务、织密医疗保障网——从地方两会看医疗惠民举措
新华社记者
病有所医是社会广泛关注的民生话题。地方两会期间,“医疗”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关键词之一。记者在近日召开的各地两会上采访发现,各地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帮扶,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,织牢基层医疗保障网,构建中医药发展新模式等,推动我国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。
“我非常关注如何更好地推动医疗资源下沉,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。”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代表、柳州市中医医院院长周晓玲认为,应利用医联体和医共体建设,促进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,促进医疗资源均衡发展。
在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方面,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,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更大程度扩容和下沉,加强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和引进,落实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保障机制。
“应加大基层卫生能力建设投入,启动乡镇卫生院能力建设项目,着力改善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、设备配备,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健康服务能力和常见病基层首诊的承接能力,让基层群众享受同等的医疗服务。”湖南省人大代表、湘潭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夏红说。
记者注意到,多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医改,减轻群众就医负担。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,深化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,推进药品和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,加大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力度。
推动医保改革惠民方面,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,过去5年来,北京健全城乡医疗卫生体系,实施医药分开、医耗联动综合改革;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2023年扩大异地就医联网医疗机构覆盖面,推行异地就医结算与基层医保代办服务。
“希望加大带量釆购力度,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,将更多用量大、需求高的常用药物品种纳入范围,让群众拥有更多选择,进一步减轻医疗负担。”北京市人大代表、房山区大安山乡卫生院院长王金辉说。
今年地方两会上,中医药传承发展备受关注。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“推动中医药壮瑶医药传承创新发展”;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“加强中医药传承和作用发挥”。
“应加大国医大师、全国名中医等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的传承,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。推进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,培养县级中医临床技术骨干,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。”陕西省政协委员、陕西省中医医院科技教育处处长闫小宁说。
“上海将加快打造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”,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,成了当地两会的“热话题”。“随着中医医联体的日渐成熟,中药院内制剂如何在医联体内通用,成了实践中需要突破的点。”上海市政协委员、上海市中医医院院长钟力炜建议,加大政策支撑力度,促进制剂研发,注重源头创新,在符合一定条件的前提下,允许制剂在中医医联体内部调剂使用。
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线上推进会推出旅游优惠政策******
本报讯 (驻福建记者黄国勇)12月8日,以“推进区域协作共赢 共建生态旅游典范”为主题的2022年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线上推进会召开,四省联合发布“浙皖闽赣惠游季”活动与《“95联盟风景道”建设倡议书》等,推出一系列旅游优惠政策。
12月至春节期间,“浙皖闽赣惠游季”活动将合计推出春节主题特卖活动、旅游景区免费、消费券发放等近500项文旅营销活动、200余项惠民措施,共同促进区域内文旅消费提质扩容。
根据会议发布的《“95联盟风景道”建设倡议书》,浙皖闽赣四省将共同打造长1995公里,串联9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,覆盖浙皖闽赣四省交界处的衢州、黄山、南平、上饶四个城市的“95联盟风景道”,并提倡推动浙皖闽赣联盟上升为国家战略,加快建设“一道(风景道)一带(旅游带)一区(拓展区)”的“鱼骨状”线性空间布局,共同打造线性景区,提升满足风景道及沿线旅游产品的基本功能需求,共同打响“浙·里山水”“皖·美旅游”“闽·扬天下”“赣·出精彩”四省旅游品牌。
会议通过宣传片展示了协作区的生态旅游资源与人文景观,回顾了协作区成立以来四省交流合作的突出成果。衢州、黄山、南平、上饶四市总工会签订了《衢黄南饶“联盟花园”职工疗休养合作框架协议》,南平市文化和旅游局与上饶市全域旅游发展中心签订《四省城际旅游直通车(南平—上饶)试点协议》。
此外,会议宣布2023年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推进会举办地为浙江省温州市。